威尼斯432888can

e江南登陆 内网登录 English
  • 首页
  • 威尼斯432888can
    • 学院简介
    • 学科进程
    • 历任领导
    • 学院领导
    • 党政管理
  • 师资队伍
    • 教授
    • 副教授
    • 客座教授
  • 科学研究
    • 科研概况
    • 基地平台
    • 科研团队
  • 招生就业
    • 招生信息
    • 就业信息
  • 教育教学
    • 本科生教学
    • 研究生教学
    • 教学实习基地
  • 国际交流
    • 交流简介
    • 中外合作办学项目
    • 交流项目
    • 交流动态
  • 党建工作
    • 工作动态
    • 关工委动态
    • 教工支部
    • 理论学习
    • 先锋之歌
    • 中央部署
    • 主题教育
  • 学生天地
    • 新闻动态
    • 通知公告
    • 科创竞赛
张根义

学位:
博士

研究中心:
食品安全

研究领域:
细胞毒理学,食品化学(碳水化合物),食品营养学

邮箱:
genyiz@gmail.com, gzhang@jiang

办公电话:
0510-85328726

通讯地址:
威尼斯432888can协同创新中心233

职位:

个人简介

►个人简介
  张根义,威尼斯432888can教授、博士生导师,1999年从美国普渡大学毕业,获得食品科学博士学位。2003年以“太湖学者”特聘教授到威尼斯432888can工作,研究领域为食品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以及代谢性疾病的预防和干预。2004-2007年在美国博士后研究时揭示了食品大分子淀粉的结构与慢消化性的关系,奠定了慢消化淀粉的理论框架;对于淀粉-蛋白质-脂肪酸三元复合物的研究是世界上首次发现的具有自主装特性的软物质纳米结构。目前的主要研究方向为全谷物食品,血糖平衡与身体健康的关系以及功能性食品的开发和研制;膳食纤维和功能因子在食品中的利用技术;肠道健康与能量代谢。根据google 学术的统计, 已发表文章的总引用率为2036, h-index 21, i10-index 33.
  

►关于食品科学的理念
  民以食为天,而食品科学是一门研究食品的学科,它不仅融合了理工科的理论,也与人文科学息息相关。人类进入21世纪以来,科学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希望和对幸福生活的向往,然而现代文明却正在威胁着人类的健康,如何科学地维护身体的健康、降低疾病的风险是当今食品科学发展的动力之所在。
  虽然食品科学领域内的‘生物活性物质’特指某些化合物,但饮食中所有的物质都具有生物活性,葡萄糖可以调节胰岛素的分泌,大豆中的生物活性多肽可以调节基因的表达,而维生素对于甲基循环和表观遗传学至关重要,多不饱和脂肪酸则具有诸多生理功能。然而多环芳烃类物质则可影响人体正常的生理活动,反式脂肪酸与疾病的风险已成共识,添加剂的乱用加重了代谢的负担,环境的污染使得食品的质量成了纸上谈兵。如果你还有梦想、希望、盼望和对生活的热爱以及坚定不移的信心,食品科学就是你施展才能的舞台。

►教育背景
  博士,食品化学,Purdue University (美国)
  硕士,食品化学,Purdue University (美国)
  硕士,遗传学,中国科学院遗传研究所
  学士,生态学,兰州大学
►研究方向
  碳水化合物(淀粉)的结构和生理功能
  膳食纤维的利用和生理学反应
  植物化学物(多酚类物质)对糖代谢的影响
  植物化学物载运体系
  糖尿病的预防和膳食干预

       肠道健康与能量代谢





科研项目

研究项目:

1. 蛋白质、淀粉和脂肪酸相互作用的机理:. 霍英东基金会研究基金. (91072) 2004 – 2007

2. 淀粉-蛋白质-脂肪酸三元纳米复合物作为共轭亚油酸载运体系的研究。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2007-2009,No.20676054

3. 竹叶碳酐黄酮抑制美拉德反应中丙烯酰胺的形成的研究. (2005 – 2008) 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 No.30540016. (合作项目)

4. 未知毒物的早期检测技术研究 2012-2017,农业部公益项目, No.201203069, 子课题负责人。

5. 慢消化淀粉与茶多酚对餐后血糖反应的协同作用,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2011-2013,No. 21076095

6. 膳食纤维-淀粉拟谷粒结构体的构建及其对血糖平衡的作用机制,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2014-2018,No. 31471585

7. 杂豆的加工技术的研究:十三五科技部(参与)


学术论文

►代表性文章
  

1. Wu Y., and Zhang G*. 2018. Synbiotic encapsulation of probiotic Latobacillus plantarum by alginate-arabinoxylan composite microspheres. LWT-Food Sci Tech. 93:135-141.

2. Luo K., Wang X., and Zhang G*. 2018 Anti-obesity Effect of Starch in a Whole Grain-like Structural Form.17:3755-3763。

3. Hasek LY, Phillips RJ, Zhang G, Kinzig KP, Kim CY, Powley TL, Hamaker BR*. Dietary Slowly Digestible Starch Triggers the Gut-Brain Axis in Obese Rats with Accompanied Reduced Food Intake.2018.  Molecular Nutrition & Food Research.62(5)  PMID 29230947 DOI: 10.1002/mnfr.201700117

4. Zhang G and Hamaker B.R. 2017. The Nutritional Property of Endosperm Starch and Its Contribution to the Health Benefits of Whole Grain Foods.  Crit Rev Food Sci Nutr 57:3807-3817

5. Sang Y. Li W. and Zhang G*. 2016. Resveratrol Attenuates the Toxic Effect of Zearalenone on HEK 293 cells. Food Funct. 7: 3703-3715

6. Zhang G*. and Hamaker B.R. 2015. Gut feedback mechanism and food intake: A physiological approach to slow carbohydrate bioavailability. Food  Funct  6(4), 1072-89.

7. Deepak Bhopatkar, Tao Feng, Feng Chen, Genyi Zhang, Marcelo Carignano, Sung Hyun Park, Haining Zhuang, Osvaldo H. Campanella, and Bruce R. Hamaker 2015.  Self-Assembled Nanoparticle of Common Food Constituents That Carries a Sparingly Soluble Small Molecule J. Agri. Food Chem. 63, 4312-4319.

8. Peng S., Xue L., Leng X, Yang R, Zhang G *, Hamaker B. R. 2015. Slow Digestion Property of Octenyl Succinic Anhydride Modified Waxy Maize Starch in the Presence of Tea Polyphenols. J Agri Food Chem. 63:2820-9。

9. Chai Y., Wang M., Zhang G*. 2013. Interaction between amylose and tea polyphenols modulates the postprandial glycemic response to high amylose maize starch. J. Agri.Food Chem.61:8608-8615.


获奖

奖励

1. 教育部自然科学2等奖(第1完成人):慢消化淀粉分子结构与激励的基础研究, (证书号: 2013-068)

2. 国际杰出研究奖:International Outstanding Poster Award, CRA/AACCI,  2007.

3. 优秀老师奖:威尼斯432888can  2004.

4. 国际研究奖:Dr. Allen W. Kirleis International Scholarship Award, Purdue. University  1999.


专利

承担教学

研究生培养


地址:江苏省无锡市蠡湖大道1800号 邮编:214122

联系电话:0510-85329081 服务邮箱:foodsci@jiangnan.edu.cn

技术支持:信息化建设管理处           

校内备案号:JW备170219

手机版